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第十三週 5-1

全球暖化冰川融 地貌洋流將改變

http://tw.youtube.com/watch?v=bmLDA4JU2mQ

出處:youtube

第十週3-6

水循環
http://tw.youtube.com/watch?v=YswL4dIDQuk

出處:youtube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第十二週4-2~4-4

心得
因為人類的活動使得生物多樣性不斷的下降,我們為了食用、藥用、玩樂,甚至是無目的地大量獵捕或採集各種生物,已經造成大量的物種面臨減絕絕悲慘命運。而對環境的種種開發及污染,則是更廣泛性而徹底的破壞了許多特殊的生態系,例如沼澤、濕地、瀉湖、海岸、雨林…等。失去了棲所的生物,連復育的機會都不再有。任一物種的滅絕,都意味著自然界無法回復的重大損失,我們都受惠於自然界中各種物種,所以我們必須保護在地球上的每個生命,讓我們下一代可以永續在利用。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第十一週3-7~4-1

翻譯段落
As a countermeasure, some moth species have evolved ears that are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the sound frequencies that bats use to find them. When the moths hear the bat frequencies, they try to escape by falling to the ground or flying evasively.
Some bat species evolved ways to counter this defense by switching the frequency of their sound pulses. In turn, some moths evolved their own high-frequency clicks to jam the bat' echolocation system. Some bat species then adapted by turning off their echolocation system and using the moth' clicks to locate their prey.

如同這個對策,有些物種的蛾演化其聽覺,聽覺是特別敏靈的構造去聽見蝙蝠為了照到他們所用的聲音頻率,當蛾聽到蝙蝠發出的頻率,他們會試著逃跑藉由降落到地面或飛離。
有些種類的蝙蝠演化的方向是去反抗這些防禦物,藉由改變他振動頻率的聲音,之後,有些蛾演化他們擁有高頻率的卡嗒聲,去干擾蝙蝠回波定位系統,在來之後有些蝙蝠為了去適應,藉由關閉他們的回波定位系統,使用的卡嗒聲去找出被捕食的動物。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第三次

國立宜蘭大學服務學習學生服務日誌
繳交次別:三次
學生姓名: 葉友芳
服務機構:
系別班級:食品科學系一年甲班
機構督導:學號:B9732008
服務日期:2008年11月15日
服務學習課程名稱:無尾港生態社區
服務地點:無尾港
教師姓名:鄭天爵
是否願意公開日誌:不願意
註:於本校服務學習網站上公布

工 作 內 容

我是手繪組,在當天活動過程裡被編排到自然組,幫忙GPS的定位。

心    得    與    反    思

1、今天的服務工作內容?我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了什麼?

主要去尋找這附近的生物,並且把它記錄下來,我看到了紋白蝴蝶、馬鞍藤、木麻黃、豆娘,還有在這個村落裡,看到了最自然取材自海邊黑頁岩的傳統建築百年石板屋,在海邊撿垃圾時,聽了海浪在岩石上不斷拍打的聲音,也自己親手體驗做披薩,利用百里以內的食材。

2、在服務過程中,帶給我什麼感想與思考?學習到什麼?對我有何意義?

一開始的我們對無尾港也不是很瞭解,但經由老師和現場阿公阿嬤的指教,讓我們對無尾港更加的瞭解,保存到現在的石板屋,讓我們可以在這個快速而迷亂的時代之中,尋求與地球最和諧的生活方式。

3、這些經驗對我看事情、看世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我能做什麼?

知道如果再不做好保護的話,下一代可能無法在台灣再看到溼地了,做好環境保護,不能只靠我們這些有去深入瞭解過無尾港的人,而是要靠大家的努力,從身邊做起,一點一滴的累積,這樣對人類,對自然都是一大幫助。


備註:1.請以電腦繕打,若篇幅不足,請自行增加。
2.日誌字數至少200字或由任課教師規定,並限時繳交予授課老師。
3.學期末將服務日誌彙整交由授課教師存查。

第二次

國立宜蘭大學服務學習學生服務日誌
繳交次別:二次
學生姓名:葉友芳
服務機構:
系別班級:食品科學系一年甲班
機構督導:
學號:B9732008
服務日期:2008年11月15日
服務學習課程名稱:無尾港生態社區
服務地點:無尾港
教師姓名:鄭天爵
是否願意公開日誌:不願意
註:於本校服務學習網站上公布

工 作 內 容

主要的了解有1.行程2.工作確認(分成自然與人文兩大組)3.現場編組4.資源定位(GPS使用、Google Map與地圖使用)5.攜帶器材6.保險單填寫7.認識港邊社區發展協會負責人

心    得    與    反    思

1、今天的服務工作內容?我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了什麼?

這字的行前會議是要讓我們知道要服務的方向,聽老師略續的概述,自然組和社會組到那必須要做些什麼,並且學會如何去操作GPS,還有地圖的使用。

2、在服務過程中,帶給我什麼感想與思考?學習到什麼?對我有何意義?

此次會議可以讓我們多一些準備,尤其是在考完試之後,因為前幾天忙於看書,所以讓我
們準備好服務的內容,到那邊才不會手忙腳亂不知道要從何做起。

3、這些經驗對我看事情、看世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我能做什麼?

在一個生態社區裡,保護區的存在與未來的社區發展都是無尾港的一大課題,要如何做到一個生命共同體和永續的利用,也是我們著手要去體會的。


備註:1.請以電腦繕打,若篇幅不足,請自行增加。
2.日誌字數至少200字或由任課教師規定,並限時繳交予授課老師。
3.學期末將服務日誌彙整交由授課教師存查。

第一次

國立宜蘭大學服務學習學生服務日誌
繳交次別:一次
學生姓名: 葉友芳
服務機構:
系別班級:食品科學系一年甲班
機構督導:
學號:B9732008
服務日期:2008年11月15日
服務學習課程名稱:無尾港生態社區
服務地點:無尾港
教師姓名:鄭天爵
是否願意公開日誌:不願意
註:於本校服務學習網站上公布

工 作 內 容

聽黃淑瑩女士:「慢食、樂活在港邊─無尾港生態社區營造經驗分享」的演講,並紀錄相關考題。

心    得    與    反    思

1、今天的服務工作內容?我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了什麼?

慢食、樂活是我們這次演講的重點,一開始讓我覺得很抽象的兩個名詞,經由黃淑瑩女士的解說讓我了解他所代表的意義,也聽到了很多關於無尾港的歷史背景,還有百哩飲食的重要性。

2、在服務過程中,帶給我什麼感想與思考?學習到什麼?對我有何意義?

我覺得百里飲食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如果大家都可以達成這個目標,將會帶來許多永續的能力,像是節能減碳、健康、支持當地農業經濟、當地自產的蔬果和肉類一定是最為新鮮、飲食可以配合當地的氣候和節令等…。

3、這些經驗對我看事情、看世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我能做什麼?

不外乎就是要求一個永續發展的社會環境,讓多樣化的鳥類、動植物種類都可以延續下一代,而我們的後代可以繼續享受一個好的環境。


備註:1.請以電腦繕打,若篇幅不足,請自行增加。
2.日誌字數至少200字或由任課教師規定,並限時繳交予授課老師。
3.學期末將服務日誌彙整交由授課教師存查。